所有管理者都是從具體的工作崗位成長起來的,而每個崗位都有其專業(yè)性,因此,完成從專業(yè)到管理的轉變,是做好管理者的關鍵。
轉變一:從自己做事到一起做事
成為管理者之前,每個人都專注于自己分內的事情,喜歡單打獨斗,有英雄主義傾向,很少顧及同事的工作內容,即便有流程上的配合,也是被動的。成為管理者之后,要學會與團隊成員合作,帶領團隊共同把事情做好。
轉變二:從個人能力到集體力量
成為管理者之前,很多人做事情往往憑借個人能力,專注于個人能力的提升。時間久了,我們漸漸感覺到,個人能力總是有限的,再強的個人也需要大家的幫扶,這就是“一個籬笆三個樁”的道理。而作為管理者,必須學會創(chuàng)造合力,發(fā)揮團隊的力量,才能完成任務。
轉變三:從個人成就到團隊成功
日常工作中,作為個體,人們做事積極主動,心中也有目標,分得清輕重緩急,但往往追求的是個人成功,這也無可厚非,并沒有錯。作為管理者,必須明白,團隊成功才是你的個人成功,因為你的職責就是帶領團隊完成任務并幫助下級成長。
轉變四:從發(fā)現問題到解決問題
日常工作中,人們發(fā)現了問題通常是報告給上級,希望上級能夠出面協(xié)調解決,很少想方設法自己去處理,上級永遠是他的拐杖。每個人不但是問題的發(fā)現者,也應該是問題的解決者。作為管理者,尤其如此。不但要解決問題,還要培養(yǎng)團隊成員的預防意識。
轉變五:從外方內方到外圓內方
基層員工做事情往往棱角分明,尤其是初入職場者,內心堅持原則,但處事不會變通,不注意人際能力的培養(yǎng),遇到沖突矛盾,也沒有主動去化解。作為管理者,在堅持按制度、按標準做事的同時,要更加注意人際關系的改善,因為工作都是靠流程推動的,需要與其他部門(崗位)合作。
轉變六:從專業(yè)能力到管理能力
成為管理者之前,人們往往在專業(yè)上下了很多功夫(苦練內功),努力把事情做對(正確)、做好(質量)、做快(效率)。專業(yè)上,對與錯涇渭分明。成為管理者之后,專業(yè)能力的提升不再是第一追求,主要任務是把大家凝聚到一起以達成目標。管理無定論,適合的,就是最好的。
轉變七:從局部思維到全局意識
作為基層員工,思維往往有局限性,因為大多數人考慮問題都是從本位出發(fā)的,只顧自己的利益得失,很少為他人考慮。而作為管理者,要有大局觀,不僅僅從本部門,還要從其他部門,更要從組織層面考慮工作的成敗。
完成上述七個轉變,需要新任管理者長期不懈的努力。尤其是從外方內方到外圓內方、從局部思維到全局意識,更需要多花時間去思考、去實踐。
來源:南開大熊 / 作者:南開大熊